Arita Ware/zh-cn: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From Global Knowledge Compendium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Artisanal Techniques
Updating to match new version of source page |
Updating to match new version of source page |
||
Line 1: | Line 1: | ||
<languages /> | <languages /> | ||
== 概述 == | == 概述 == | ||
有田烧(Arita-yaki)是日本著名的瓷器风格,起源于17世纪初九州岛佐贺县的有田町。有田烧以其精致的美感、精美的彩绘和全球影响力而闻名,是日本最早出口的瓷器之一,并影响了欧洲人对东亚陶瓷的认知。 | 有田烧(Arita-yaki)是日本著名的瓷器风格,起源于17世纪初九州岛佐贺县的有田町。有田烧以其精致的美感、精美的彩绘和全球影响力而闻名,是日本最早出口的瓷器之一,并影响了欧洲人对东亚陶瓷的认知。 |
Revision as of 04:57, 2 July 2025
概述
有田烧(Arita-yaki)是日本著名的瓷器风格,起源于17世纪初九州岛佐贺县的有田町。有田烧以其精致的美感、精美的彩绘和全球影响力而闻名,是日本最早出口的瓷器之一,并影响了欧洲人对东亚陶瓷的认知。
其特点是:
- 白瓷底座
- 钴蓝釉下彩画
- 后来出现了多色珐琅彩釉(“aka-e”和“kinrande”风格)
历史
起源于十七世纪初
有田烧的故事始于1616年左右,当时人们在有田附近发现了高岭土,这种材料是瓷器的关键成分。据说,这种工艺是由韩国陶艺家李三平(又名金永三兵卫)引入的。李三平在日本侵略朝鲜(1592-1598年)期间被迫移居日本,并创立了日本的瓷器业。
江户时代:崛起
到17世纪中叶,有田烧已成为国内外的奢侈品。它通过伊万里港,由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出口到欧洲,与中国瓷器展开竞争,并对西方陶瓷产生了巨大影响。
明治时代与现代
明治时代,有田陶艺家顺应市场变化,融入西方技艺和风格。如今,有田仍然是精致瓷器的生产中心,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融为一体。
有田烧的特征
材料
- 泉山采石场产的高岭土
- 约 1300°C 高温烧制
- 耐用的玻化瓷体
装饰技法
技法 | 描述 |
---|---|
釉下青花 (Sometsuke) | 在上釉和烧成前用钴蓝色绘制。 |
釉上珐琅 (Aka-e) | 在第一次烧成后使用;包括鲜艳的红色、绿色和金色。 |
金苾手风格 | 融合了金箔和精致的装饰。 |
主题与主题
典型设计包括:
- 自然:牡丹、仙鹤、梅花
- 民俗和文学场景
- 几何图案和蔓藤花纹
- 中国风格山水画(早期出口阶段)
生产流程
1. 粘土制备
高岭土经过开采、粉碎和精炼,制成可加工的瓷胎。
2. 塑形
工匠根据器皿的复杂程度和形状,使用手工拉坯或模具来制作器皿。
3. 第一次烧制(素烧)
坯体干燥后,进行烧制,使其在不上釉的情况下硬化。
4. 装饰
釉下彩是用氧化钴进行装饰。上釉后,再进行第二次高温烧制,使瓷器玻化。
5. 釉上彩(可选)
对于多色版本,需要添加珐琅彩,并在较低温度下(约800°C)再次烧制。
文化意义
有田烧代表了日本瓷器作为一门艺术和工业的开端。
它被经济产业省(METI)指定为“日本传统工艺品”。
该工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它持续影响着世界各地的现代陶瓷艺术和餐具设计。
有田烧的现状
现代有田艺术家经常将数百年历史的技法与简约的当代美学融合在一起。
有田町每年春天都会举办“有田陶瓷博览会”,吸引超过一百万游客。
九州陶瓷博物馆和有田瓷器公园等博物馆保护并弘扬了这些文化遗产。